14
2020
-
09
湖北荊州:優化結構 水稻豐收
作者:
金色的稻田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往穿梭,大路上運糧的車子堆滿了稻米袋,農民們流著汗水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9月底,記者來到湖北水稻主產地荊州各縣市,一幅秋糧豐收喜登場的畫卷映入眼簾。
荊州市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全市糧食總產占湖北省的16%。今年,荊州雖然遭遇了特大旱災,但該市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加大科技推廣服務力度,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全市秋糧生產再獲豐收。
增加面積 優化結構
9月23日,在洪湖市沙口鎮長河村,農民們正在晾曬喜獲豐收的中稻。二組農戶董梅山告訴記者:“現在種子好啊,種下去就是千把斤,我們用的全是好種子,耕地、插秧、收割都是機械化,對增產有很大作用,一畝地可以多收一二百斤。”董梅山告訴記者,去年他家種了21畝水稻,因為今年種糧政策更優惠,所以又多種了兩畝小麥。
“占荊州秋糧生產大頭的中稻已豐收到手,預計增產幅度較大。”荊州市農業局局長陳斌介紹,全市秋糧預計總產71.92億斤,比上年增長7.31%。
發展糧食生產,面積是基礎。荊州市統籌發展糧棉油,確定了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總體目標。依靠豐富的水、光、溫資源,采取優化的農藝措施,提高糧食復種指數,增加復種面積。
科學種植 示范帶動
荊州市監利縣是湖北水稻第一大縣,該縣汪橋鎮閘上村村民越慶友的水稻種植經歷在當地很有代表性,2000年以前種中稻,收支基本持平,而后幾年改種棉花,從2005年開始種植雙季稻。
越慶友告訴記者,“以前早稻品種不好,產量低,品質差,賣不出價錢,以前我們買到什么種子就種什么,現在縣里推廣‘嘉育948’、‘兩優287’和‘鄂早17’,產量高、口感好,去年我種‘兩優287’,一畝地比以前增產150斤。”
今年,荊州推廣插秧機1680臺,完成機插秧面積113萬畝。農機的應用推動了高產示范田建設,全市共落實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53個。
龍頭支撐 訂單生產
糧食生產龍頭企業的訂單,直接拉動了糧食種植,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福娃集團是荊州大米加工的龍頭企業,現在僅有機稻大米一項,福娃集團每年消化的就達1800萬斤,這個數字背后帶動的則是2萬畝的種植面積和近8萬戶農戶。
監利縣新溝鎮橫臺村農民張書洲就是這8萬戶中的一員,作為企業的訂單農戶,福娃集團每增加一些檢測指標,老張田里的水稻品種就調整一次。“原來種的是普通稻,后來發展到優質稻,現在又發展到更好品質的有機稻。”讓老張高興的是,每調整一次品種,收入都有增加,他家20畝地,一年多收近5000元。
目前,荊州全市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160家,不斷完善的“企業+基地+農戶”等模式,使得全市優質稻訂單生產達到165萬畝,占優質稻總面積的30%,國標一、二級優質稻全部實行了訂單生產。
相關新聞
熱烈祝賀晶地葛根和荊楚樂大米松滋兩家企業獲湖北省地理標志展示品鑒活動優秀獎
2023-02-22
熱烈慶祝湖北荊楚樂食品有限公司官網開通!
2022-12-27
本網站已支持IPV4 / IPV6 雙向訪問